WHAT'S NEW 抽水肥流程一次看懂|檢查、抽除到恢復的完整步驟

2025-11-17

抽水肥流程一次看懂|檢查、抽除到恢復的完整步驟

許多人以為抽水肥只是把化糞池抽乾,但實際上抽水肥是一套完整且專業的操作流程。從檢查、抽除污泥、刮除沉積物、排水測試到封水確認,每個步驟都影響化糞池的恢復效果。如果抽水肥沒有按正確流程執行,不僅無法真正改善問題,還可能導致化糞池容量下降,甚至造成後續堵塞與異味。以下將帶你完整了解抽水肥的標準步驟,讓你知道整個流程究竟是如何進行。

 

抽水肥流程步驟一:化糞池位置判定與初步檢查

 

在開始抽水肥之前,必須先確認化糞池位置與結構。不同建築使用的化糞池設計不盡相同,包括單格、雙格、三格式設計,容量也有所不同。專業人員會先進行以下檢查:

 

• 化糞池位置是否明確。
• 是否有多個蓋板(代表多格池)。
• 地面是否有濕地、冒泡或下陷。
• 判斷是否已滿或接近滿。

 

透過這些檢查能判斷化糞池的基本狀況,並估算需要抽除的水肥量。

 

抽水肥流程步驟二:打開化糞池蓋並確認水肥狀況

 

確認位置後,會打開化糞池蓋進行更精準的檢查。此時會觀察:

 

• 水位是否接近滿溢。
• 上層浮渣(油脂、有機物)厚度。
• 中層污水高度。
• 底層污泥沈積狀況。
• 是否有異常泡泡或臭味。

 

透過這些資訊,就能判斷化糞池是否已滿或污泥是否堆積過厚。

 

抽水肥流程步驟三:開始抽除水肥與污泥

 

完成檢查後,會利用抽水肥車的真空系統開始吸取化糞池內的水與沉積物。抽除過程通常包含:

 

• 抽走上層污水。
• 抽除中層污水與懸浮物。
• 重點刮除底部沉積的污泥。

 

其中最重要的是底層污泥,這是造成化糞池容量下降與異味增加的主要原因,若未清除乾淨,化糞池即使抽水後也容易很快再滿。

 

抽水肥流程步驟四:清除沉積物與浮渣層

 

化糞池長時間使用後,浮渣與油脂會累積成厚厚一層,若不清除,會阻礙分解作用與排放效果。此步驟會將浮渣層分段抽除,並利用刮板或吸力處理底部厚層污泥,讓化糞池恢復足夠的有效容量。

 

如果化糞池使用多年未抽,沉積物可能硬化成塊,此時需要分段刮除才能完全清除。

 

抽水肥流程步驟五:檢查化糞池內部結構是否正常

 

抽除完成後,會再次查看化糞池內部,檢查:

 

• 隔板是否破損。
• 管線進出口是否暢通。
• 化糞池內是否有異常狀態。

 

若隔板破損,化糞池就無法有效分解污物,必須修復以恢復功能。

 

抽水肥流程步驟六:進行排水測試與封水確認

 

在化糞池抽除後,需要測試排水是否恢復正常。通常會從馬桶、洗手台或地排進水,確認水流順暢且無冒泡。接著會確認:

 

• 每個排水孔的封水是否正常。
• 是否有臭味倒流。
• 排水速度是否達到正常狀態。

 

抽水肥流程步驟七:蓋回化糞池蓋並完成作業

 

所有測試確認無誤後,會將化糞池蓋板蓋回並清洗周圍地面,完成整個抽水肥流程。此時化糞池已恢復正常運作,可以承受日常排水量。

 

抽水肥後的改善效果有哪些?

 

抽水肥完成後,通常會立即看到以下改善:

 

• 馬桶沖水恢復順暢。
• 地排與洗手台排水變快。
• 臭味消失或大幅減少。
• 防止污水外溢與倒灌。

 

結語:了解抽水肥流程才能確保化糞池長期健康

 

抽水肥不只是抽除污物而已,而是一項需要專業知識與完整流程的作業。透過正確的檢查與抽除步驟,化糞池才能恢復正常功能,避免堵塞、異味與倒灌問題。建議定期安排抽水肥與檢查狀況,才能保持排水系統長期穩定運作。

TOP